图片

中国福彩网_中福在线-千万大奖等你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 > 高等教育 > >

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来源::未知 | 作者:中国福彩网_中福在线-千万大奖等你 | 本文已影响

论文关键词:新形势;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 
  论文摘要:高等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对实现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满足社会需要,起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如何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观念落后的局面,正确认识毕业生就业形势,如何解放思想,转变就业指导工作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如何保证就业信息渠道的畅通,值得每一个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者认真思考。 
  高等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在实现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满足社会需要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然而,由于历史和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尚不如人意,距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还有一定差距,难以满足学生成才和发展的需要。因而客观认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剖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对于提高和改进我国高等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 正确认识毕业生就业形势是就业指导的前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改善,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一种新型的“国家不包分配、毕业生通过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自主择业”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机制正在形成。经过几年的改革实践,“毕业不等于就业”的观念已逐渐为社会所接受。近几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如下: 
  (一)形势不容乐观,毕业生就业压力依然很大 
  1.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攀高,而毕业生就业空间相对缩小。1998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100万大关,创历史最高峰;1999年为101万;2000年为107万;2001年为ll5万。今后几年,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仍将继续攀升,毕业生人数的逐渐上升无疑加大了就业的竞争。 
  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实际需求不容乐观。据经济学家预测,如果国家经济增长速度保持8%上下,全国能提供的就业机会是800万个。这其中,用来满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岗位需600万个,解决政府机构改革分流人员需310万个,另外安置军转干部需50万个左右,这样所剩下的可供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将相对减少。 
  3.国有企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是接收毕业生的主渠道,但从这两年的实际情况看来,主渠道接收毕业生的能力受到了限制。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脱困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已到了关键时刻,减员增效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事业单位面临人事制度改革,编制从紧控制;省、市(县)国家机构改革已经启动,人员需要分流。而且这种状况仍在持续,使一部分毕业生失去了一定的就业机会。 
  4.社会需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教育结构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在人才结构上,低层次人才所占的比例仍然较大,本科以下毕业生仍占较大比重;从专业情况看,社会需求较旺的机械类、电器工程类、计算机类等专业的毕业生虽然有所增加,但增幅不大,而财经类、管理类、文史类、医学类毕业生虽有所下降,但人数依然偏多。这种结构性的矛盾一方面导致相当数量的毕业生结构性就业困难,另一方面又造成一些用人单位招不到所需的毕业生。 
  (二)存在机遇,毕业生就业潜在市场仍很广阔 
  1.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缺口很大。从表面上看,这几年我国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但并不表明我国大学生太多了,社会需求已经饱和了。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也是人才缺乏和严重不足的国家。我国目前的科技力量和人才队伍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每一万人口中的大学生人数,美国是我国的20多倍,同属发展中国家的印度也是我国的3倍多。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目前培养的大学毕业生的数量还远远不够。当前,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增长速度稳步上升,尤其是中国加入WTO,更是给中国的产业结构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国家宏观调控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基本到位,各类用人单位将更加自主地吸收毕业生。党和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充分认识到毕业生是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科教兴国、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的重要力量。国家和各省有关部门已经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规范就业行为,突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在双向选择就业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制度保障。 
  3.毕业生就业观念大为改观,就业眼界更加宽阔。造成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除了一些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用人观念之外,也同一些毕业生的错误择业观有关。市场充满竞争,竞争是无情的。经过人才市场严酷的挑战,我们毕业生已能冷静的面对现实,客观的分析评价自己,比较实际的确定自己的择业目标和期望,开始走“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道路。 
  要搞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就要正确的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只有以对就业形势的正确认识为基础.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正确的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路和方针政策。 
  二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就业指导的指导思想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转变观念,改进工作方法,不断适应变化了的形势。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实行的“统分统包”制度在人们的头脑中已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观念。这种观念严重的制约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搞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就要破除这些陈腐、僵化的观念,树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观念。 
  1.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职责,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变“安置”、“派遣”为“指导”;变“应急性”教育为“全过程思想”教育。高校要根据“双向选择”、“市场就业”的情况,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有明确的认识,要真正当作一门科学来关注。在观念上和行动上,要把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从行政管理型转变为指导服务型,并使之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同时,在人员经费上,办公条件上予以保证。就业指导不仅是针对毕业生进行的工作,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贯穿于招生、培养、毕业全过程。因此,在招生咨询过程中就要宣传“选择专业就是选择职业,选择职业就是选择未来”的道理。向新生宣传社会上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受社会欢迎的大学生;对在校生开展人才评价的试验,培养复合型人才;学校整个教学过程、任课教师、职能部门在各个教育环节中都要注重对学生思想素质、知识结构、能力特长、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使学生明确发展方向,便于学校择优推荐和用人单位择优录取。

2.要树立大学生是就业主体的观念。在计划分配体制下,毕业生分配活动的主体是学校,学校的毕业生分配工作部门代表国家安排大学毕业生就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就业主题是大学毕业生,由他们根据市场规则自主择业。在两种体制下,学校都有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教育的责任,但在计划分配体制下,教育的目的是让大学生服从国家的分配,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的目的是让大学生树立主体意识,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社会需求在人才市场中自主择业。 
  3.要树立服务的观念。在计划分配体制下,分配毕业生主要是代表国家行使行政职能,为毕业生服务的观念不强。在市场竞争体制下的就业指导是对择业主体的一种服务。因此,大学毕业生工作部门必须树立服务的观念。 
  4.要积极运用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必须改革国家对高校的投资体制和计划体制。政府以办学经费和招生计划为杠杆对高等教育施加影响,通过计划和拨款来调节高等教育。为了有效利用这个调节机制,笔者以为要在质量和效益评估的基础上建立高教拨款体制。把过去“包”下来改为“引导”,将“定员式拨款”改为“质量效益式拨款”,使高校从争计划、争设备、争地位转为比质量、比效益。而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效益、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就是毕业生的就业率。因为就业率是判断一所学校竞争力的最直接、最基本的指标,它对学校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国家对高校投资的依据除考虑招计划外,还应把就业率作为重要依据。这样,必然会促使高校重视就业指导工作,从而提高就业率。 
  三 就业信息渠道畅通是就业指导的保证 
  需求信息是大学生求职择业的重要基础.加强信息就业指导的主要方法。对面临求职择业的毕业生来说,最关心的莫过于能及时获得较多的就业信息。从一定意义上讲,谁拥有更多、更有效的就业信息,谁就得到了择业的主动权。尤其是在我国目前毕业生就业体制处于转轨阶段,信息沟通渠道不是很畅通的情况下,就业信息的搜集就显得更为重要。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就业信息不仅仅指具体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需求信息固然是重要的就业信息,但是.诸如国家和地方制定的有关毕业生就业方针、政策、法规;不同部门、不同行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和发展势头;某一人单位的性质、人员结构、经营状况、发展前景、工作环境;毕业生就业的一般程序等等,也都是重要的就业信息。 
  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作为高校毕业生工作的职能部门,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就业信息的搜集和       发布。就业信息的获取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种: 
  1.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与中央有关部委和省市的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以及有关单位保持经常、密切的联系,国家和地方有关就业政策、规定,各地举行“双选”活动的信息,有关用人单位的介绍材料及需求信息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应及时掌握并发布,这应该是获得就业信息主渠道。 
  2.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县级以上政府部门成立了专门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和人才交流中心。每年教育部都要制定毕业生就业有关政策、方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主管部门也要相应制定实施意见;国家教委和各地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也要开展信息交流和咨询服务,这是获取就业信息的重要途径。 
  3.各级、各类“双向选择”、“供需见面”会。这类活动有的是由一个学校和多校举办.有的是由一省和几省联办,也有的是由各市县单独举办。通过参加这类活动,毕业生不仅可以直接获取就业信息,而且可以抓住机会,当场拍板,签订协议,是一种比较简捷、有效的途径。 
  4.有关新闻媒介。毕业生就业作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也引起了新闻界的普遍重视。有关就业政策,热门话题讨论,招聘广告等也常有报道。此外,教育部学生司和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办的《中国大学生就业》及各地有关的报刊、杂志等,都为毕业生提供相当多的就业信息。 
  5.通过各种社会关系获取信息。要利用血缘、亲缘、地缘等关系,如家人、亲朋好友、同乡、校友、老师、同学等,获取尽可能多的就业信息。 
  6.利用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或业余兼职获取信息。学生通过与社会的接触,加强了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便于直接掌握就业信息,如果两相情愿,那是再好不过的就业机遇. 
  7.网络。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通过网络向社会发布本单位的需求信息。 
  信息收集之后,还必须加以整理、筛选、利用,尽可能多的争取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面谈机会。


中国福彩网_中福在线-千万大奖等你

热榜阅读TOP

本周TOP10

浅谈高校中层管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实

浅谈高校中层管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实

[论文关键词]高等学校 中层管理人员 满意度 实证研究 [论文摘要]中层管理人员处于高校重要管理层级,了解...